他们,是黔山贵水间的平凡身影,人海之中的寻常百姓;他们,是贵州人民的骄傲,是新时代的英雄榜样。
9月6日,第八届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25位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含群体)获得表彰。他们来自贵州的千山万壑,却有着共同的担当:在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危害时,毅然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书写不凡传奇。他们的故事,如黔山巍峨,似贵水长流,映照出一颗颗赤诚丹心。
闻双 摄
见义勇为,是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
2022年8月9日的下午,毕节市大方县26岁的青年黄磊正在三岔河边与朋友烧烤。突然,“快救人啊,有人落水了”的呼救声划破宁静。黄磊毫不犹豫冲向河边,纵身跃入湍急的漩涡。
闻双 摄
“他比谁都清楚漩涡的危险。”表彰大会上,黄磊的父亲黄朝全强忍泪水。“但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没有丝毫犹豫,用最后一丝力气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最终,两名儿童得救,黄磊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6岁。
在汹涌洪水中连续救起多名群众的武警战士,在熊熊火海中三进三出的退役军人,在陡峭山崖边勇救坠崖游客的农民......这次受表彰的25人中,有6人英勇牺牲,多人因见义勇为致伤致残,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人间大爱。
见义勇为,是舍己为人的义无反顾——
2022年8月20日,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一栋民房突发大火。“屋头还有个娃娃嘞!”老人的哭喊声撕心裂肺。路过的退役军人袁庆龙毫不犹豫冲进火海。
浓烟弥漫,能见度几乎为零。袁庆龙摸索着爬上二楼,成功救出被困儿童。但危险接踵而至——着火车辆随时可能爆炸,三楼还有泄漏的煤气罐!他再次冲进火场,手掌被划破鲜血直流,仍坚持将煤气罐拖到安全地带。
“当我拖着煤气罐出现时,所有人都在鼓掌。”袁庆龙在代表发言中动情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群众有难,必须站出来!”
见义勇为,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2022年6月19日凌晨,长顺县广顺镇暴雨如注。67岁的陈大会被雷声惊醒,发现山体滑坡征兆后,立即叫醒侄儿陈土生,冒着暴雨挨家挨户敲门。
喻玉 摄
“雨水打得眼睛都睁不开”。陈土生回忆,“但我们知道,晚一分钟就可能出人命。”在他们的努力下,全组248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不到5分钟,泥石流就将5栋房屋彻底掩埋。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两位朴实的农民用最平凡的话语,道出了最不凡的担当。
25位英雄中,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平时是普通市民,关键时刻却化身正义使者。面对持刀行凶的歹徒,他们毫不退缩;面对意外事故,他们科学施救;面对安全隐患,他们及时报警......他们知道危险,但他们更知道,守护正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见义勇为,其德不孤。
在贵州,英雄的故事正在黔贵大地上广泛传颂。不少人自发前往英雄家中探望其家人,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追思。
喻玉 摄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对儿子说:你看,大家都记得你,都把你当作榜样。”黄磊父亲的话语感人肺腑,“我也想对所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们说:谢谢你们!”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
高规格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使见义勇为成为贵州人民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自发选择。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者不能“流血又流泪”——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机制,制定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条例,建立健全见义勇为人员医疗救助、就业帮扶、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保障体系,让英雄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
让行善者无后顾之忧,让奉献者得到崇高礼遇——
近年来,我省建立健全“及时发现、精准认定、及时表彰、全面保障”的见义勇为工作机制,通过完善评选表彰体系和权益保障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见义勇为工作新格局。“我们的社会从不缺少见义勇为的英雄,但要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还需要持续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障机制。”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人表示。
喻玉 摄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贵州人民不会忘记,在危急时刻以勇毅之力,扬浩然正气的每一位见义勇为者。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让我们眼含热泪,心怀敬仰,将见义勇为精神在黔贵大地上薪火相传,汇聚起贵州儿女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