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在排列整齐的车辆旁,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没有三尺讲台,却以车间为课堂;没有粉笔黑板,却以扳手、万用表为教具。9月10日在这个属于“园丁”的节日里,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的“公交医生”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书写着“师徒情”的动人篇章。
对钣金工冯磊和樊俊斌来说,“教学”藏在每一次对细节的较真里。从检查后门地板螺丝的松紧度,到确保后门包的牢固贴合,再到反复调试倒车镜的角度,他们总把年轻徒弟带在身边:“螺丝不能光拧紧,还要看受力是否均匀,这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倒车镜差一毫米,司机师傅看路就差一大截”。他们的手掌布满老茧,却能精准地示范每一个操作动作,把“稳、准、细”的钣金手艺,通过一次次实操传递给后辈,让“匠心”在扳手的起落间代代延续。
主修工赵艳军、任献国的“课堂”,几乎覆盖了车辆行驶的核心部件。从平衡杆的安装校准,到制动系统的间隙调试,从传动部件的磨损检查,再到各类密封件的适配安装,每一项都直接关联着车辆的行驶安全与运行效率,都是他们倾囊相授的重点。讲解平衡杆时,赵艳军会让徒弟亲手触摸新旧衬套的质感差异,蹲在车下对比安装角度:“平衡杆是保持车身稳定的关键,衬套老化、角度偏差,转弯时车身就容易‘发飘’”;调试制动系统时,任献国会拿着塞尺手把手教徒弟测量刹车片间隙:“间隙大了制动距离长,间隙小了刹车片磨损快,毫米级的精度必须拿捏准”。遇到传动部件异响的故障,他们还会带着徒弟一起拆解、观察齿轮咬合状态;安装密封件前,总会强调“清洁接触面”的重要性——这些从多年实践里摸出的“门道”,他们从不藏私,只想让徒弟尽快掌握守护车辆“心脏”与“四肢”的本领。
电工丁海斌、田剑的“教案”,写在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一次次电路排查中。车辆电路如同“神经脉络”,排查故障需要耐心和经验。遇到电路短路问题,丁海斌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徒弟先对照图纸分析可能的故障点,再带着他们用万用表逐一检测:“电路问题不能靠猜,要靠数据说话”;吴江则喜欢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故障案例”分享给徒弟,从简单的灯泡不亮,到复杂的线路老化,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他想让徒弟少走弯路的用心,让年轻电工在实践中快速掌握“把脉”车辆电路的本领。
车间里没有华丽的颁奖词,师徒间的认可藏在一句“这次做得不错”的肯定里,藏在师傅手把手纠正动作的耐心里,藏在徒弟主动帮师傅递工具的默契里。这个教师节,没有鲜花贺卡,却有扳手碰撞的清脆声响,有师徒并肩检修的忙碌身影。正是这样一群“车间老师”,用技能传承匠心,用责任传递担当,让公交修保的手艺和精神在师徒情中不断延续,为每一辆公交车的安全出行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