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发利
父亲去世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来,每到中秋前几天,母亲都会收到由江苏江阴寄来的一个邮件包裹,打开看,是四包江南当地特产老式月饼。它没有华美的包装,只是用最普通、最简单的油纸包裹,外面加了一层塑封。
母亲把月饼拿出几块,装入盘中,放在桌上父亲的遗像前。母亲会念叨着告诉父亲:“你的江阴朋友老包,又把月饼寄过来了,你尝尝吧……”
母亲今年快八十岁了,她清楚地记得,自父亲去世那年起,他的这位朋友——母亲口中的“老包”,总会准时在中秋之前把月饼寄过来,二十五年,从未中断。
刚开始寄月饼那些年,他会在里面附一封信,称呼母亲为“嫂子”,询问母亲是否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一再叮嘱母亲,如果有需要就给他打电话。后来,信也不是年年都写,平时与母亲及我们全家也几乎没什么联系,但依然准时把月饼寄过来。
我对“老包”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早年父亲在的时候,他来过我家一两次,个头中等,胖乎乎的,一口浓郁的江南口音,我听不太懂。而他与父亲是什么交情,我并不太知晓,只听母亲说,两个人是在去外地出差的路途中偶然认识的,一来二去,越聊越投机,后来就成了朋友。
这四包月饼,母亲会分给我和弟弟每人一包,分别拿回各自家中。每次拿回家的这包月饼,我一定会很认真地吃掉,不敢有丝毫浪费。我觉得,这包月饼,已经不再是普通月饼,而是两位长辈间跨越时空而不断的情怀,我不能轻慢忽视,须虔诚以待。
月饼金黄油润,切开后,质地酥软却不松散,里面的馅料层层叠叠。月饼的滋味不是简单轻薄的甜和香,而是带有一种复合的醇厚之感,酥、香、甜、醇、浓、鲜杂糅交织,有着岁月的沉淀。
吃完月饼后,我展开包装的油纸,仔细看上面的品牌标识,逐字逐句看标注的品种、成分、生产厂家、地址、日期,感受着这包月饼在江南从制作、出炉到包装的过程。我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它普通而不贵,是江阴小镇长泾的知名特产,百年老字号,纯手工制作。至今,我没有去过江阴,也没有去过那充满月饼香甜气息的小镇,但我又觉得很熟悉它,那里有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父亲的朋友、我的叔叔“老包”。
我不知道“老包”叔叔与父亲的年龄谁大谁小,但现在,他一定也步入老年了。二十五年的岁月,足以让一个人从中年到年迈沧桑。人生在世,有些友情或许有年限,有些友情却成永久,时间也无法磨灭。
中秋过后,我的家乡胶东半岛的苹果就成熟了。我和弟弟总会按照母亲的叮嘱,去老家村子的果园精心选购两箱又大又红的苹果,用专用纸箱仔细包装好,寄给江阴的“老包”叔叔。
我知道,当“老包”叔叔看到这来自胶东的苹果,就如同看到了父亲,就会想起与父亲的历历往事、陈年岁月。
这陈年岁月,就像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越发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