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以“中国酒文化学的基本形态”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他在发言中深入剖析中国酒业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文化根源,并提出以“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新、文化自信”来推动中国酒文化现代化发展。
宋书玉指出,将九月定为“中国酒文化月”,既因九月是丰收与酿酒的季节,也因酒业多项重要生产仪式集中于此时。他强调,当前酒业正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期,面临消费群体更迭、场景多元等挑战,其核心问题实为文化课题。
针对现实问题,他提出应以“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新、文化自信”系统推动转型:在“文化自省”方面,须厘清酒桌陋习与文化精华的界限,倡导理性饮酒;在“文化自觉”方面,应认识到主流消费已转向“悦己型”,年轻群体追求“少喝酒、喝好酒”;“文化自新”要求酒企与酒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最终通过在传承中创新,构建“文化自信”,走出一条与时代同频的发展之路。
宋书玉从原理层面阐释,中国酒文化本质是一种消费文化,其底层逻辑为“集体和谐主义”,强调“感恩互敬、分享表达、利他为主、兼顾悦己”,具体可概括为“敬、诚、义、正、长”五个字,体现了儒家中和节制、重礼明德的传统。他指出,酒能让人在“超越常态”中获得感性体验与生命张力,但也必须坚守法律与道德边界。
谈及未来,宋书玉认为,中国酒文化正呈现“双文化结构”,传统与国际饮酒方式并存。基于中国幅员辽阔、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完全西化并不可能,未来应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不是简单继承古典,也不是克隆西方,而是要融传统价值与时代需求于一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价值系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寒
编辑 罗昌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