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朱平平 徐小会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学者的智慧成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广平镇双庙魏小学语文教研组围绕文言文开展教研活动,品文言之韵味,探文言之教法。
李景雪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是一节充满古典韵味与文化深度的六年级语文课。课堂以“朗读—想象—表达”为主线,通过层层推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借助想象体会伯牙与锺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深厚情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品析关键词句,仿写意象句子,甚至代入角色倾诉情感,真正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知音”的珍贵与永恒。
徐小会老师在教学《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时聚焦朱熹“读书有三到”的核心理念,教学中以“读、悟、诵”为支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递进带领学生体会朱熹的读书之法。课堂中,师生配合默契,互动形式多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多数学生能结合自身经验表达对“三到”的理解。
在随后的教研研讨中,与会教师围绕两节课的设计理念、实施策略与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课注重情感渗透与文化传承,徐老师的课强调情境建构。虽年级不同、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的趋势,展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