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倾听大地的脉搏:郯庐断裂带上的六十载守望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09-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一条纵贯南北的巨型平移断裂带,因最初发现其北起山东郯城、南至安徽庐江而得名,实际在中国境内南起湖北武穴,北至俄罗斯境内,总长超2400公里。中国东部有记载的最强地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郯庐断裂带长期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守住根本

始终抓牢监测核心职责

晨光刚漫过齐鲁大地,郯庐断裂带大地的田间小路上有几个穿梭的身影,原来这是测量人员在进行跨断层水准测量工作。“咱们安丘地震监测站建立在郯庐断裂带次一级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带,站址所在断裂出露明显,测量条件较好,现在测量人员所在的观测场地就跨在断裂带分界线上,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水准标尺并记录数据,作为监测断裂带两侧水准高差变化的依据。”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跨断层和定点水准测量工作自1991年观测至今已有34年,每月测量人员除要在淄博、东营、潍坊横跨次级断层的9处场地开展水准测量工作,还要在站址断层开展定点水准测量6次。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后,咱们站就建起来了,守护在这里快60年了。”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历史照片,语气里满是自豪。安丘地震监测站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极具战略意义的专业台站,这里藏着不少“硬核装备”:能感知地球重力微小变化的超导重力仪、可捕捉电磁异常的观测仪,还有实时传输数据的强震加速度计。正是靠着这些“顺风耳”和“千里眼”,监测站的观测数据成了全国地震台网监视郯庐断裂带的重要依据,观测数据还多次在全国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拿下前三名的好成绩。

精准预警

争分夺秒守护生命防线

安丘地震监测站预警室里,仪器的微光映着值班员的侧脸。忽然,一阵“滴滴”声轻轻漫开,不疾不徐,像秋日里细雨敲窗般清亮,再定睛看,是预警设备正“低声说话”,每一声都跟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把大地深处的细微变化,悄悄转化成守护安全的信号。“咱们站建设有安丘预警基准站,安装有宽频带地震计、力平衡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智能电源等仪器设备,是地震预警的核心台站,监测能力强,承担精确地震定位任务。”工作人员介绍,并在预警终端介绍地震预警系统服务原理和流程展示。我国在2018年启动实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国家级预警中心3个,山东子项目建设1468个预警站点、省级预警中心1个;预警系统的运行,实现了震后5-30秒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震后1-2分钟内完成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等基本参数的发布,震后2-5分钟内生成8公里控制精度的仪器烈度分布图,震后30分钟-24小时内给出灾情评估结果。为公众逃生避险、政府应急决策、重大工程地震应急处置等提供及时丰富的地震科技服务。

探索新篇

主动开辟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新路径

“不光要‘捕震’,还得让老百姓懂防震。”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12防灾减灾日,我们一天就接待了300多名小学生,孩子们戴着VR设备体验“模拟地震”,跟着工程师学习搭应急避难帐篷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安丘地震监测站是“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年累计接待参观超 10 万人次,潍坊电视台拍摄的“断裂带上的守护”专题片,就记录下他们在田间地头测量的身影。他们主动走进企业、社区提供服务,协助企业在安丘青云绿园小区开展断层定位和避让带评估,到乡镇街道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

正午时分,观测室里的仪器仍在安静工作。工作人员轻轻调整着设备参数,双眼紧紧凝在屏幕上起伏的波形:“每一组数据都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安全。”安丘监测站观测室里的这帧画面,不过是千万个日常的一角,却精准映出了山东地震工作人的缩影,低调却坚定,平凡却有力量。未来,这群扎根基层的“地震哨兵”,还将继续在齐鲁大地上,捕捉地球的每一次颤动,为守护生命安全、护航经济发展笃行不怠。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