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守护成长无“法”外!这场答题让未成年人保护知识“活”起来

来源:头条 浏览:4次 时间:2025-09-1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栾海明

9月14日,由山东省司法厅、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为期一周的“法润齐鲁·e起学”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竞答专场正式落幕。本次活动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为核心,将日常场景转化为考题,让参与者在答题互动中跳出“法律是生硬条文”的认知——即便答错,也能通过解析吃透知识点,真切感受到“法律藏在生活细节里,时刻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以前总觉得法律是大人的事,要么是课本里难懂的条文,要么是新闻里严肃的案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济南市历城一中学生杜文轩表示,起初参与答题只是想“试试手”,几道题后想法彻底改变:他曾在“未满多少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题中误选10周岁,看解析才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必须年满12周岁”;也因“购买彩票”题知晓“《彩票管理条例》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在他看来,错题反而让知识记得更牢,周末和亲朋家的弟弟妹妹聊天,聊到“能不能用压岁钱买游戏账号”时,还能准确讲解“14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不追认则购买无效,网店需全额退款”,直言“感觉自己成了弟弟妹妹们的‘小小法律通’”。

“这些题目没生硬考法条,而是把生活场景变成考题,一看就懂、一答就会。”济南法律行业从业者荣潇既是参与者,也是小学生家长,她对题目的“实用性”印象深刻。从“处理儿童事务优先考虑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到“父母不得随意查看未成年子女日记(除特定情形外)”再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每道题都紧扣日常。“比如‘法院判离婚涉及子女抚养,需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这既让家长清楚责任,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意愿会被尊重。”荣潇说。

“说来惭愧,答题前我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都不知道,答完题连‘依法带娃’的细节都摸清了。”日照市民傅群是两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他最难忘“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题目,当即调整了孩子的上网时间。如今,他还会用“不满八周岁孩子不能独自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知识点,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自己买贵重玩具”,感慨“法律知识成了亲子沟通的新桥梁”。

此次竞答虽已落幕,但“以题学法、以答知法”的效果仍在延续。从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律依据,到家长明晰“依法带娃”的责任边界,再到法律从业者认可其普法价值,活动让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知识从“纸上”走进“生活中”。未来,这种场景化、轻量化的普法形式,或将成为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的重要力量,持续为未成年人筑牢成长“安全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