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杨霞瑜)“再不来就没了!”9月8日,在大中路弘业美妆店的清仓货架前,顾客郭女士攥着两瓶护肤品,正精心挑选着。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陪伴厦门人走过42年的美妆老店,已贴出转型告示,正迎来与市民的“最后告别”:工作人员忙着逐一清点货架商品,不时有老顾客停下脚步,在熟悉的货架前挑选心仪之物。
老顾客赶场打卡
“想看看有没有以前用过的老牌子,也算留个纪念”
弘业,曾是不少老厦门心中的“美妆记忆地标”和“时代消费符号”。
记者到访时,店内许多货架已清空,门口贴着红色告示写着,“42年弘业即将结业”。
“很早以前就知道弘业,虽然不常来,但在厦门提起它,没人不知道是‘老字号’。”郭女士说,听说弘业要清仓,特意抽时间赶来,“想看看有没有以前用过的老牌子,也算留个纪念。”在发饰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顾客徘徊许久,手里拿着一款发夹,“年轻的时候经常来逛,后来搬远了也会偶尔来看看,听说要关了,赶紧来买点用惯的美妆品,以后想买都没地方了。”店内,一名店员一边帮顾客打包商品,一边忍不住感慨:“我2016年来这儿上班,快10年了,看着店里每天人来人往,现在要转型了,真挺舍不得的。”她说,老板、老板娘待人温和,店里老员工也不少,“我会重新找份工作,但肯定会记得在弘业的日子。”
一波“回忆杀”刷屏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弘业买过口红,那时觉得店里的东西都好精致”
弘业要关门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开后,引发了一波“回忆杀”,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弘业买过口红,那时觉得店里的东西都好精致!”“以前想买进口美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弘业,没想到要关了,太可惜了。”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大学时在弘业买过第一瓶SK-Ⅱ,那时候觉得很奢侈,现在想想都是青春回忆。”
除了不舍,也有网友表达了理解:“现在电商购物太方便,实体店不好做,能坚持42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更有人对其转型充满期待:“等着转型后的面馆开业!到时候一定要去捧场,也算换种方式支持这家老店。”
据悉,门店将转型为沙茶面馆。在不少弘业老顾客看来,从承载厦门人时尚记忆的美妆店,到即将飘出烟火气的沙茶面馆,弘业的招牌虽将更换,但它与厦门人的联结,仍将以另一种“厦门味”延续。
业内声音
美妆业需顺势破局
“许多厦门人对国际美妆品牌的认知,是从弘业开始的。”谈及弘业清仓、转型,厦门市美容美发协会会长蔡艺卓难掩惋惜。在他眼中,这家走过42年的老牌美妆店,更像是线下美妆业态在时代迭代中遭遇挑战的一个缩影。
蔡艺卓仍清晰记得弘业的“高光时刻”:2000年前后正是实体美妆店的黄金期,弘业凭借敏锐的眼光率先引入国际美妆品牌,精准击中了当时厦门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单店便引得顾客排队购买,稳稳抓住了市场先机。然而,随着消费场景与零售模式的快速革新,短视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美妆行业的营销主流,年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愈发向线上倾斜,整个美妆业态都在经历从线下主导向线上迁移的转变。除了即将结业的弘业,这一两年里,已有多家美妆品牌宣布撤出线下专柜。
谈及美妆行业的出路,蔡艺卓认为,破局关键在于紧跟消费趋势调整策略。比如,借鉴行业内的成功案例,依托“宅经济”“她经济”的热度,打通“线上引流 + 线下体验”的双渠道;或是吸纳“00 后”“05 后”等年轻人才,为品牌注入新鲜的营销思路与用户洞察——唯有如此,方能精准跟上时代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