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从巫山到烟台,男子跨越近两千公里到烟台市中医医院寻医

来源:头条 浏览:5次 时间:2025-09-0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

“从巫山到烟台,近2000公里的路程,历时20多个小时,坐得腿都麻了,可这一针下去,胸口不堵了,心里也亮堂了——这趟来得值!”诊疗室里,52岁的刘先生紧紧握着烟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康乐的手,语气里满是病痛缓解后的激动与轻松。

时间回到一年半以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生重创,彻底打乱了刘先生的生活,巨大的情绪落差将他裹挟进焦虑的漩涡。那时的他,每天都被莫名的恐慌笼罩,发病时脑袋昏沉得像灌了铅,胸口像被压着块沉甸甸的巨石,最严重时甚至出现濒死般的躯体化症状——手脚冰凉、肢体不受控制、心跳快得快要炸开,仿佛下一秒就要失去意识。刘先生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可每一次的结果都写着“无异常”。“我是不是得了没查出来的绝症?”他常捂着胸口自言自语,满心绝望。

此时,恰逢烟台市中医医院正在巫山开展对口医疗援助。经街坊介绍,刘先生找到了在当地深受认可的张康乐大夫。“大夫,您救救我,到处查都查不出毛病,我实在没办法了!”话没说完,他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张康乐细细搭脉、观察舌苔,许久后轻声安抚:“不是绝症,你别慌。是心里的情绪堵得慌,把气血也憋住了,经络不通才会疼,咱们用中药慢慢治疗。”第一针扎下去时,刘先生紧张得攥紧了拳头,可下一秒,他忽然觉得脑袋的紧绷感正慢慢退去,胸口的憋闷也散了大半,“头不晕了,连呼吸都顺畅了!”坚持三次治疗后,刘先生的躯体化症状几乎消失了,不仅能睡上安稳觉,连走路都比以前有力气。此后一年里,那些折磨人的症状再也没出现。后来,刘先生特意给张康乐发去微信:“张大夫,谢谢您!这一年我过得很舒心。”

本以为生活就此回归正轨,可一个月前,家里突生变故,刘先生忙前忙后,焦虑情绪再次涌上心头,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腔。他又去做了检查,可单据上依旧是冰冷的“一切正常”。刘先生翻遍微信通讯录,找到张康乐的头像。他手指颤抖着打字,小心翼翼地发出去一句:“张大夫,我又难受了……您能不能再帮帮我?”让他没想到的是,微信那头很快传来张康乐亲切温和的语音:“别慌,先稳住情绪。你要是方便,就来烟台找我,我帮你安排就诊。路上一定注意安全,有任何不舒服,随时跟我联系。”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刘先生瞬间有了方向。

刘先生当天就出发前往烟台,在20多个小时的路程里,他心里又忐忑又期待,当他走进烟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诊室,看到张康乐熟悉的笑容时,悬了一路的心,忽然就落了地。

张康乐根据刘先生的近况,制定了治疗方案:用针灸疏通淤堵的经络,搭配疏肝理气的中药调理。治疗第三天,刘先生的心跳就平稳了许多;第五天,濒死感几乎消失,他笑着跟护士说:“今天早上我去医院的花园走了一圈,一点都不难受了!”康复出院当天,刘先生特地将一面印着“鲁渝一家亲,共谱山海情”的锦旗送到治未病科。“我就想当面谢谢您,谢谢烟台市中医医院,是你们救了我。”刘先生握着张康乐的手,一遍遍重复着感谢的话。

“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我们科室遇到过很多。他们正在遭受莫大的痛苦,可体检单上显示的却是无异常,心里又急又怕,却不知道该往哪儿去。而我们治未病科的核心,就是接住这些‘查无异常却饱受煎熬’的人,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用中医智慧帮他们缓解病痛,重新找回健康与希望。”张康乐副主任说道。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烟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诊疗技术的认可,更成了烟台市中医医院援巫工作的生动缩影——从烟台到巫山,跨越的不仅是两千公里的山川湖海,更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责任与担当;从一次援医时的初见,到千里寻医时的重逢,延续的不仅是医患间的信任,更是中医智慧守护健康的绵长力量。

推荐站点